這是一部香港電影
真真切切的描述香港的大環境和世代
余文樂,阿東飾演一個有躁鬱症患者
曾志偉,阿東的爸爸
金燕玲,阿東的媽媽,因為久病和阿東一言不合,而被阿東錯手傷害致死
電影一開始是阿東的爸爸跟醫生的對話,一臉為難樣子.......
後面的電影畫面會不斷帶到阿東和媽媽的互動,媽媽在言語上的暴力
對,不好意思!這對於我來說,就是語言暴力......
當我聽到那些話時,我的心不斷顫抖著,多可怕的傷害,明明彼此相愛,但是卻要互相傷害?
每當阿東要幫久病的媽媽洗澡,媽媽不依甚至說很難聽的話時,阿東就會動手打媽媽,要媽媽停止不合作。
整部電影看到中間,看到阿東和爸爸的對話,依稀可以猜到不管是爸爸或媽媽都是疼在美國的弟弟的,而長期冷落阿東
讓阿東想要藉由照顧媽媽,讓媽媽看到自己的好和負責,可是每每是事與願違,到最後甚至賠上自己和未婚妻的關係.......
也因為對媽媽的付出,得不到對等的回報,反而是更多語言暴力,讓阿東最後忍不住就傷害了自己的媽媽......
整部電影中,讓我的心又再度顫抖的是阿東未婚妻帶著他去教會那整段過程.......
未婚妻在台上不斷不斷說自己有多恨有多恨,但是因為主,所以她選擇寬恕
(我心裡OS.OOXX,騙小的,真的寬恕,就不會帶前未婚夫到教會,當場說這些話了)
真正的寬恕是我知道我面對這件事情很生氣,我很難過,但是我可以坐下來和你談,也願意跟你做一個結束
而不是,讓人覺得還有機會,卻這樣再度傷害
因為有多愛,所以就有多恨,這我明白,但是不要打著寬恕的名義去傷害別人。
阿東心裡有很多缺憾,有很多難過,和壓抑自己......
我看到阿東爸爸打電話給阿東的弟弟還有在病友家屬自助團體中說的話
那心有一股暖流,雖然有點晚,但是只要願意去嘗試和反省自己,永遠都有機會不一樣。
------------------------------------------------------------------------------------------------
這學期修了家庭與婚姻諮商研究
昨天晚上不小心看了這一部片子
整部片子看下來,真的我心最常在阿東媽媽用語言謾罵阿東和在阿東面前說自己小兒子很優秀的狀態,
電影也帶到阿東的媽媽也很嫌棄阿東的爸爸,一家四口,不嫌的就她自己和小兒子,其他兩個都是廢人
在華人文化背景中,這些情緒和語言上的勒索、傷害有多深?
深到先是爸爸每個月只回來幾次,每次只給錢
深到弟弟即便媽媽身體不舒服,也不願意回香港
其實,源頭起於那負面和滿滿抱怨的語言
當弟弟承受到媽媽那百分之兩百的肯定和愛時,然後媽媽可能又無時無刻打電話去哭訴爸爸和哥哥的沒用時,
弟弟內心的焦慮和壓力肯定更深刻,所以外包,把對於家人的事情都外包,不想回來面對
而媽媽只是想表達我很辛苦也很委屈的下嫁給你爸爸,好不容易生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還能在美國深造,
我覺得很榮幸,但是我想兒子,我希望兒子回來看看久病的我,不然把我帶去美國享享福
阿東,一個渴望父母的愛的犧牲品......
阿東的爸爸,一個傳統家庭的爸爸,被嫌棄到最後,只剩下付錢的責任
其實很多華人家庭都有類似狀況,所以這一部電影共鳴性很強悍,可以在阿東媽媽身上可能看到自己的媽媽或認識的人的影子
阿東的爸爸,很明顯就是一個男性主外的角色,一個本來願意扛起家庭,但是卻因為太太的負向言語和永不滿足的言語逃跑的人
阿東,這個家庭的犧牲者,三角關係的犧牲品,渴望爸媽的愛,但是卻一直感受不到,所以用不斷付出來希望爸媽看見
阿東弟弟,這個家的逃離者,背負著最多資源和關愛的逃離,讓他充滿罪惡的,只想用錢打發一切的人(電影對他著墨不多)
平鋪直敘的電影,但是值得深深體會和反省自己會不會也有過多的負面........
好吧!其實我最近在整理我的家庭,好好的認真的努力的思考......和整理...........
面對我娘的那些充滿情緒的隱藏式言語,我學會了說,我聽不懂,說清楚具體一點!!XDDD
我娘跟我說的許多事情,我用更多澄清和詢問去問.......然後我娘招架不住,就不跟我說了 (解脫?! XD)
但是,確實是這樣沒錯,她跟我外婆家有發生事情,其實應該跟我爸說,跟她的姊妹淘說,怎麼會是抓小孩來說呢?
夫妻是主要系統,他們必須要一同努力經營彼此關係,不是拉我進去他們的系統,穩固他們的關係......
所以,後來我會淡淡的說,老婆是舅舅自己選的,身體搞成這樣也是舅舅自己搞的,怪誰?怪自己吧!
(完全變身為沒心沒肝沒肺的人.............XDDD)
可是,我卻輕鬆許多,不用被情緒綁架的感覺,真好!